這次要介紹的是可以在【松代】地區欣賞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作品。
【農舞台】是靠近松代站的設施,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作品。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另一個焦點!【松代是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的秘境!【松代】站周邊充滿了藝術氣息!【農舞台】是什麼樣的設施?
【農舞台】是位於【松代】站附近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相關設施。 |
十日町市【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特輯的第三篇,主題是【松代】地區。
從十日町市中心向山間延伸,便是【松代】地區,四周群山環繞。
在這裡,人們與森林和自然和諧相處。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松代】地區,但讀者可能很難想像這片地區的獨特之處。
十日町市被稱為「妻有(Tsumari)」地區。
「妻有(Tsumari)」的意思是「死胡同」,指的是無法繼續前進的封閉區域。
![]() |
從十日町市中心到【松代】地區,需要翻越相當陡峭的山路,【松代】地區幾乎沒有平地! |
十日町市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城鎮”,擁有信濃川沿岸發達的交通網絡和貿易區。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一)在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和津南町舉辦的國際藝術節!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二)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中心出發,探索山區的藝術作品! |
然而,【松代】與十日町不同。
這片地區多山,位於十日町市中心以北。
崎嶇的山脈和山谷延伸開來,至今仍然是一個偏遠地區。
內陸島嶼
這一帶沒有平地,【松代】小鎮坐落在河邊一處狹窄的懸崖上。 |
直到1960年代,【松代】地區一直被稱為“內陸島嶼”,因為冬季交通不便。
該地區缺乏除雪系統,直到1960年(昭和35年)左右開始全面修建道路之前,道路交通一直到五月初才完全通行,各個村莊都與外界隔絕。
冬季,該地區積雪厚度超過四公尺。
連接十日町和上越的253號國道早在1963年就已通車,但「藥師峠」在冬季因積雪而無法通行,徹底切斷了居民與外界的聯繫。
為了在冬季也能為該地區提供可靠的交通,該地區於1968年開始修建鐵路(現為北北線),但由於地形崎嶇,施工難度大,進度緩慢。
直到1997年,北北線(北越特快線)才終於開通。
隨著北北線的開通,即使在冬季,這一地區也終於可以與外界通行。
這一地區持續受到地殼的強大擠壓,山脈如同皺紋般延伸,是一個地形非常獨特的地區。 |
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仍然保留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此外,這裡還是一個極其罕見的地區,至今仍保留著“里山文化”,即充分利用山區環境進行農業生產。
這樣的地區在現代日本極為罕見。
自北北線開通以來,該地區作為旅遊勝地備受矚目。
保留這種古老日本文化的地區屈指可數,而且這裡也因眾多外國遊客而聞名。
一些外國人被該地區的魅力所吸引,甚至移居至此。
![]() |
Karl Bengs 致力於山村傳統民宅的修復,主要集中在松代地區。(摘自 Carl Bengs House 網站) |
德國建築師Karl・Bengs最初致力於將日本房屋遷移到歐洲。
當他來到該地區時,他被這裡獨特的古老房屋和環境深深吸引。
他買下並翻新了其中一棟老房子,並決定自己也在這裡居住。
此後,他又修復了許多其他古宅,如今它們已完全融入當地社區。
他說:“這片地區自然風光秀麗,村莊迷人。當我第一次來到這裡,看到我現在居住的這棟古宅時,我彷彿看到了自己未來會如何在這裡生活。”
Karl・Bengs修復的古宅曾多次在電視上亮相,並成為全國傳播【松代】地區魅力的催化劑。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第二中心!
【農舞台】是一處不僅可以觀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作品,還可以觀察當地自然風光的設施。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每三年舉辦一次。
其總部設在十日町市的「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但【松代】和【松之山】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藝術節的重要展示基地。
2003年,【農舞台(Nobutai)】藝術館在此成立,成為藝術節的第二基地。
【農舞台】不僅是一個展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藝術作品的藝術博物館,還在松代站附近以及附近的戰國時代山城「松代城」舉辦常設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展覽。
除了獨特的展覽外,週末和假日還會有前往「松代城」的巴士,讓遊客在欣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松代】地區的雄偉自然風光。
秋季,許多遊客不僅為了觀賞【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藝術作品,也為了體驗「里山」的自然環境而來此地。
本文將以【松代】站週邊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為中心,為您介紹【農舞台】藝術館。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來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松代】站附近的【農舞台】周邊體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吧!
【農舞台】是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相關的設施,位於【松代】地區,距離北北線松代站非常近。
從松代站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達。
營業時間
10:00-17:00
週二、週三休館
但全國法定假日照常營業。
門票
想參觀【農舞台】的所有景點,您需要購買全票。
成人:1,200日圓
小學生及國中生:600日圓
兒童:免費
此票包含所有景點的門票,包括【農舞台】本館、鄉土史料館以及前往松代城的接駁巴士。
20人以上團體可享100日圓優惠。
【農舞台】是什麼樣的設施?
【農舞台】本館 |
該設施以「城鄉交流」為主題,致力於發掘和推廣當地資源,是一個綜合性文化設施。
透過美食、購物、活動和體驗等,遊客可以體驗【松代】地區的雪域農耕文化。
建築和展覽廳本身是由多位藝術家設計的藝術作品,遊客只需參觀即可體驗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相關的當代藝術。
周圍的「里山(Satoyama)」地區散佈著包括草間彌生的《盛開的妻有》在內的世界知名藝術家的作品。
您可以一邊欣賞與里山風景相映成趣的色彩繽紛的雕塑,一邊感受當代藝術的魅力,感受里山的四季變幻。
作為【松代】地區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據點,這裡吸引著許多遊客。
這裡還設有鄉土歷史博物館。
鄉土歷史博物館的展品陳列在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中。
【農舞台】內餐廳為自助餐形式,供應使用大量松代食材烹調的各種家常菜。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農舞台】吧。
【農舞台】本館展覽
![]() |
【農舞台】官方網站 |
【農舞台】本館是一座當代藝術館。
讓我們來介紹一下主要展品。
「 Ilya & Emilia Kabakov」的展覽室
「 Ilya & Emilia Kabakov」的展覽室 |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張專輯:迷宮”,這是前蘇聯先鋒藝術家 Ilya & Emilia Kabakov的作品展。
Ilya & Emilia Kabakov都出生於前蘇聯(現烏克蘭),並於1989年開始合作。
1992年,他們結為夫婦,移居紐約。
他們是一對以夫妻身分共同創作的當代藝術家,被譽為「莫斯科概念主義之父」。
這是他們蘇聯時代的作品。 |
在前蘇聯,藝術作品也受到嚴格的審查,所以最初他們繼續創作,卻沒有任何場所展示。 |
Ilya & Emilia Kabakov的早期作品就像繪本一樣,非常內斂卻又充滿奇幻。 |
他們的作品源自於在言論自由被禁止的蘇聯時代,強烈的創作慾望,因其內斂而又充滿奇幻的特質而備受讚譽。
【農舞台】將詳細展示他們的作品。
展出了奇妙的物品。 |
您可以在這裡瀏覽他們的各種已出版的作品。 |
這是什麼? |
看起來像是一件根據描繪的奇幻場景創作的藝術作品。 |
他們獨特的風格讓其中的故事不拘泥於語言也能被理解。
這裡也展出了 Ilya & Emilia Kabakov創作的各種當代藝術作品,他們獨特的作品讓我們得以一窺這些非凡人物非凡而又不凡的內心世界。
「河口龍夫」作品展覽室
這件作品是對山村「分校」的致敬,整個房間就是一件藝術品。 |
河口龍夫是日本先鋒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農舞台】的創作靈感源自【松代】地區的「分校」。
以前,該區曾因冬季大雪封路,交通中斷,宛如孤島。
因此,每個村莊都建有小型的「分校」,孩子們在溫馨舒適的小教室裡學習。
「關係-黑板教室」是川口對這些分校的致敬之作,他將自己對學校的回憶寫在曾經用作教室的小桌子上。
這些課桌的尺寸與分校實際使用的課桌尺寸相同。 |
在山區分校的小教室裡,孩子們了解世界。 |
黑板上的塗鴉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
孩子的塗鴉是自由而天馬行空的。 |
這件作品可以讓您自由地坐著或走動。 |
每張桌子都是一塊黑板,來自不同村莊的孩子們在上面寫下他們的「感悟」。
此外,打開桌子的抽屜,可以看到各種藝術裝置,營造出令人愉悅的空間。
【農舞台】的戶外展覽
【農舞台】本館周圍展出著各種藝術作品。
梯田:Ilya & Emilia Kabakov
梯田:Ilya & Emilia Kabakov |
這是Ilya & Emilia Kabakov的另一件作品。
展覽描繪了在【農舞台】附近梯田上勞動的人們。
這些藝術品被放置在真正的梯田上。 |
梯田是這個地區的象徵。 |
您甚至可以親自進入作品內部。
這件作品堪稱【農舞台】的象徵。
盛開的妻有:草間彌生
盛開的妻有:草間彌生 |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作品。
草間彌生以其標誌性的波點圖案而聞名。
波爾卡圓點是草間彌生的記號。 |
雕塑精美地展現了【松代】地區的自然活力。 |
這件作品也運用她獨特的波點和圓形圖案,生動地描繪了【松代】地區的植物和昆蟲。
魚糕藝術中心:小澤剛
魚糕藝術中心:小澤剛 |
小澤剛的作品。
該地區到處都使用「防雪車庫」。
![]() |
該地區的車庫是為了抵禦大雪而建造的。 |
即使在大雪天氣下,車庫的結構也能讓積雪從屋頂滑落,因此不會因積雪重量而倒塌。
這件作品展現了「防雪車庫」,是該地區的象徵。
〇△□塔與紅蜻蜓:田中信太郎
〇△□塔與紅蜻蜓:田中信太郎 |
這件由田中信太郎創作的作品矗立在附近的樹林中,非常高大。
從松代站就能清楚地看到它,是能舞台的地標。
其他
【農舞台】周圍還有許多其他展出的藝術作品,雖然無法一一介紹,但這裡可以列舉一些。
光是在附近散步就是一種享受。
一群青蛙的合唱? |
這是用自行車做成的什麼? |
當行走時,這條走廊會與您對話。 |
由多種回收材料製成的作品。 |
用該地區冬季使用的雪橇製成的長凳。 |
攝影用的盒子。真的能用嗎? |
越後松代里山食堂
位於【農舞台】的餐廳。自助餐形式。 |
【農舞台】內有一家餐廳。
這家餐廳的主題是“透過美食了解【松代】地區”,主要使用【松代】地區收穫的時令蔬菜。
自助餐價格為2000日圓。
菜單上的菜餚大量使用了【松代】地區的蔬菜。 |
米產自松代地區,據說是新潟縣最美味的米。
那天我肚子很餓,所以自助餐非常美味。
有很多當地菜餚。
所有食物都是自製的,具有非常家常的味道! |
座位區寬敞明亮。 |
蔬菜很甜!炸薯條用的馬鈴薯都是【松代】產的,味道濃鬱。 |
蔬菜味道甜美,種類繁多。
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相關的餐廳提供各種各樣的蔬菜,讓您在這裡用餐感覺很棒。
食材由當地婦女烹製,您可以品嚐到非常家常的菜餚。
松代鄉土歷史博物館
松代鄉土歷史博物館 |
從【農舞台】本館出發,漫步於展覽廳之間,便抵達了「松代鄉土歷史博物館」。
這棟建築是【松代】地區的古老民居,建於140年前,如今被用作博物館。
首先,來看看古老民居的結構。
這是當地一座傳統的建築,完全由木材建造,其設計允許根據需要更換損壞的部分。 |
結構足夠堅固,可以承受雪的重量。 |
冬季,這一帶積雪厚度超過4公尺。
雪是結冰的水,因此很重。
如果積雪堆積在屋頂上,其重量可能會壓垮建築物。
從屋頂落下的雪與落石一樣危險。
因此,這一帶的建築物都採用了防止積雪落在入口處的設計。
建築面積被最小化,形成了縱向較長的結構。
內部結構功能齊全。
一樓生著火取暖。
一樓安裝了多個地爐,將熱量循環到二樓和三樓。 |
廚房。 |
地爐上方的晾衣架。濕靴子在地爐的熱力下烘乾。 |
參觀建築物可以了解該地區的生活方式。 |
由於熱量會上升,該結構還利用這些熱量為二樓和三樓供暖。
其結構的設計非常合理。
客房。 |
從窗戶望出去,樹木的綠色十分鮮豔。 |
結構合理。 |
以老房子為主題的藝術品也在展出。 |
這是一件將老房子擬人化的作品嗎? |
該地區日常生活的傳統工具。 |
支撐屋頂的脊梁長年被爐台的煙燻黑了。 |
傳統倉庫。日本的建築物都是木製的,一旦發生火災,一切都會燒毀。因此,人們習慣將貴重物品存放在這種防火倉庫裡。 |
館內設有各種與【松代】地區歷史相關的展覽,以及過去人們生活所使用的各種工具的講解。
【松代】地區建築的實用性目前備受關注。
只有親眼參觀才能真正體會它的魅力。
松代城
「松代城」是戰國時代的要塞遺址,目前山頂設有觀景台。 |
從鄉土歷史博物館出發,有前往「松代城」的接駁巴士。
「松代城」是戰國時期該地區的一座要塞,坐落在俯瞰【松代】站所在狹長平原的山上。
戰國時期,上越市的武將「上杉謙信」曾將「松代城」作為中途停留地,派遣軍隊前往現在的群馬縣。
在戰國時期,「松代城」也是他軍隊的重要軍事基地。
這座城堡後來被廢棄,但其遺跡至今仍保存完好。
週末和假日,松代鄉土歷史博物館提供前往「松代城」下方露營地停車場的接駁巴士。
但需購買【農舞台】戶外展覽的門票。
此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聯票也有效。
前往「松代城」的接駁巴士會開到露營地。從這裡禁止車輛通行,只能步行。 |
步行約15分鐘,但路窄且坡陡。 |
「松代城」位於山頂。 |
巴士會開往松代城所在的山區,抵達位於松代城入口處的露營地入口。
從這裡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山頂。
作為戰國時代的要塞,山路陡峭狹窄,用於防禦敵人的攻擊。
大自然豐富多彩,感覺棒極了! |
現在還是九月,但樹葉已經開始飄落,這裡的夜晚已經很冷了。 |
最後的上坡攀登! |
上杉謙信酷愛山城。攀登山頂也是鍛鍊士兵體魄的方式。事實上,上杉謙信的軍隊是戰國時期最強大、最令人畏懼的軍隊。 |
道祖神,道路守護神。祈求旅途平安。據說道祖神是兄妹,代表著世界上第一批人類。 |
在如此崎嶇的地形下,敵人無法進攻。 |
這一帶被險峻的群山環繞,這就是【松代】地區。 |
雖然攀登距離不遠,但仍然令人疲憊不堪。
然而,漫步在豐富的自然風光中,卻格外愜意。
沿途有多個常設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作品。
終於到達山頂了! |
可以俯瞰【松代】的中心! |
這一區的特色是多山,沒有平地。 |
可以看到柏崎的米山的山頂。 |
在這個地區,地球表面正在開裂,並被地殼強大的壓力推高。 |
黑姬山山頂。這些垂直的溝壑是經過數千萬年的造山運動,被雨水侵蝕的痕跡。 |
山頂的觀景台。我去的那天觀景台關閉了。 |
對於喜歡登山或健行的人來說,一邊欣賞藝術作品,一邊走到山頂的觀景台,絕對是一種享受。
從山頂,您可以欣賞到十日町市方向和柏崎方向的連綿山脈全景。
「松代城」週邊的藝術品
在松代城週邊,您可以看到多件【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藝術品。
所有作品均在山中展出,融入自然,與山體的自然環境完美融為一體。
小塔。位於前往「松代城」的路上。 |
這座塔可以免費攀登。 |
樓梯很窄,爬的時候要小心。 |
這裡還有一塊。這是什麼? |
這看起來像是一件以樹為主題的藝術品。 |
這個廣場也是展品之一。 |
從巴士上看到的一件奇怪的藝術品。 |
藝術品與山脈的自然美景融為一體。 |
松代站是通往【松代】和【松之山】地區的門戶!
松代站週邊。松代站是【松代】、【松之山】地區觀光的起點。 |
【農舞台】位於松代站附近。
在北北線開通之前,這個地區極難遊覽。
不過,現在北北線讓遊客可以輕鬆地從越後湯澤前往松代站。
松代站也是通往【松代】和【松之山】地區的門戶。
這一帶未開發,自然資源豐富。
【星峠梯田】。在這個沒有平地的地區,傳統的稻田種植方式是利用山坡。 |
從松代站出發,您可以搭乘巴士或計程車前往熱門旅遊景點【星峠梯田】和【美人林】。
這一帶只有崎嶇的山脈和山谷。
可能會驚訝於人類竟然生活在這樣的地區。
【美人林】。這一地區的顯著特徵是與山林共存的文化。 |
然而,這片豐富的自然環境也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益處。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這裡生活,巧妙地利用山巒的自然環境。
這種與山林共存的文化被稱為「里山文化」。
房屋背後的山體被人類照顧和利用,這種山地環境被稱為“里山”,是人與自然共存的理想典範。 |
在與自然共存方面,它與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共同之處。
這一地區冬季積雪厚度超過四米,形成了包括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內的非常獨特的里山文化。
下次,我想介紹【松之山】地區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跟大家一起思考新潟縣的「里山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